上海建工新获12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来源: 上海建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作者: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 2023-06-20

上海建工https://mp.weixin.qq.com/s/XpcXf_1qpLjsfYRH3wrdQw

 

图片 1.png

导读:5月26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召开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宣读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项目)的决定》,上海建工集团共获得12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其中,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1个

市政总院参与完成的《建设工程复杂岩溶精准探测与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针对深部岩溶“探不到”、地质界面“测不准”、施工质量“控不住”的技术瓶颈,在探测装备、解译算法、智能成像、检测平台四个方面开展创新,形成岩溶探测新装备、反演成像新方法、质量管控新平台等成果,有效解决上述三大难题。

 

研究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6套岩溶探测和施工质量检测装备的产品化和标准化,主编国际标准、地方标准各1部、参编行业标准2部。该技术服务了京沪高铁等400多个工程项目,得到广西和贵州两个岩溶强发育省份的规范在岩溶定量和定向探测等关键指标上的唯一推荐。成果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研究成果对保障工程安全、降低建设能耗、提升行业服务能级具有重大科研价值,填补了技术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 2.png 

建设工程复杂岩溶精准探测

与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二等奖1个

二建集团参与完成的《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连接质量提升关键技术与智能装备》项目,项目组以套筒灌浆连接质量提升为目标,发明了具有国际先进产品性能的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灌浆料和封堵料系列产品,发明了国内首台智能灌浆机装备;发明的套筒灌浆质量检测方法实现了灌浆缺陷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可透视的全面突破;揭示了各类灌浆缺陷对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发明了钻孔注射补灌成套技术和国内外首台灌浆缺陷智能整治装备。项目授权专利56项,编制标准13部,发表论文53篇、出版著作2部;相关成果已在近千项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应用,为上海和全国装配式建筑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发明支撑。

 

该研究成果案例包括张江国际社区人才公寓(三期13-06)项目、上海融汇康养中心项目、上海海事大学航运科技创新大楼项目、临港新城主城区馨尚锦苑商品房项目等。

图片 3.png

相关装备

 

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4个

一建集团参与完成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与创新实践》项目,科研团队研发出系列超高层施工装备,解决了超高层结构施工安全防护难题,实现了复杂异形结构的高效施工。在东方之门、宁波环球航运广场研发出复杂连体超高层结构合龙成形施工控制技术,形成超高巨型拱门式结构合龙控制技术,确保了高空大跨悬臂合龙的施工精度,形成区间承力巨型桁架连体结构施工控制技术,保障了多道连体桁架的安全高效高质量建造。

 

团队还研发出超高层建筑基于钢板约束条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施工技术,形成高强低收缩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制备技术,为强约束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奠定基础,形成强约束结构施工控制技术,降低了钢板混凝土结构在差异约束下的裂缝损伤;研发出超高层结构混凝土高效施工装备,形成超高结构泵送系统,实现了混凝土超高泵送、智能布料。

图片 4.png

在东方之门项目形成超高巨型连体双塔结构协同变形控制技术

 

一建集团、机施集团参与完成的《敏感环境地下空间开发微变形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研团队研发出软土深大基坑分区实施成套技术,将液压伺服变形控制系统与混凝土支撑体系有机结合,将被动受压限制变形转化为主动加压调控变形,在前滩21号地块首次实现了混凝土支撑单向、双向加载伺服控制,突破了伺服系统在超大、异形基坑中的使用限制。

 

团队在梦中心、华润中心研发出超长双向伺服钢支撑体系,突破钢支撑在大型基坑中长度限制,解决了敏感环境深大基坑的变形控制难题,为后续紧邻保护对象的大坑化小坑、取消小坑奠定了基础。此外,还研发出特大型基坑紧邻地铁的特大型基坑的共建改造施工技术,在徐家汇中心实现了30万平方米地下室与地铁无缝衔接。

 

图片 5.png

徐家汇中心超大型基坑分区施工

 

四建集团参与完成的《城市停车全域数字化与管理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四建集团在同济大学牵头下,针对城市停车信息覆盖不全、资源利用不优、寻位体验不佳三大难题,创建了以全域数字化为基础的城市停车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型诱导全链条技术体系,形成了城市停车数字化、智能化成套技术、系统和装备。在本项目中,四建集团主要参与全域停车数字化感知设备,道路运行状态识别算法和智慧管养系统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示范工作。

图片 6.png四建集团市政公共设施智慧管养平台

 

市政总院、基础集团参与完成的《钢桥面结构抗疲劳性能保障与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围绕钢桥面结构抗疲劳性能保障与提升关键技术开展系统性研究,在疲劳评估新方法、裂纹监测新技术、桥面结构新形式、焊接制造新工艺等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提出了开裂前疲劳寿命快速预测方法和疲劳开裂后剩余使用寿命计算方法;在国内首次开发形成钢桥面疲劳裂纹智能监测系统平台;建立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疲劳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通过新材料应用实现钢桥面结构形式的革新;开发大型钢桥面焊接高效计算软件并形成焊接优化工艺。

 

项目获国家专利授权23项、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专著4部,编制标准3部,发表论文96篇,其中SCI论文32篇。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理论方法-核心技术-系统集成-工程应用”的全过程创新,已在上海长江大桥、松浦大桥等国内外30余座大型桥梁上得到应用,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图片 7.png

钢桥面结构抗疲劳性能保障与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等奖5个

研究总院牵头,机施集团、二建集团、五建集团、四建集团、一建集团参与完成的《高大建筑数字化施工及控制关键技术》项目。以高大建筑为研究对象,探索通过采用数字化技术来表达、分析、计算、模拟、监测、控制工程建造实施过程的新方式。主要内容包括:形成了集施工场布、脚手架搭设、核心筒施工时变、钢结构安装提升等于一体的数字化虚拟仿真建造技术;形成了集桩柱调垂、基坑变形控制、核心筒施工变形控制、巨型桁架转换层变形控制、巨型钢结构提升控制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施工控制技术;形成了集绿色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项目协调管理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施工协同管理平台技术;探索构建了以数字化施工、数字化控制、数字化多维协同平台为核心的高大建筑施工过程数字化技术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提升高大建筑施工质量和工效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图片 8.png

基坑变形成套控制设备与3D预控平台

 

研究总院牵头,建材科技、一建集团参与完成的《超大型结构混凝土高性能设计及其精益施工关键技术》项目,针对超大型结构混凝土高品质建造技术难题,率先提出混凝土可泵性流变学计算方法并创新研发聚羧酸外加剂复配等核心技术,形成超大型结构混凝土高性能设计技术;建设上海及周边地区首个智能化环保搅拌站,形成超大型结构混凝土智能制备技术;创新研发混凝土工作性能智能调控和混凝土输送离散元模拟等核心技术,形成超大型结构混凝土高效精益施工技术。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10项,登记软著2项,发表论文20篇,编写标准2部、工法2项,获上海市高转项目4项。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全国多地近百项超大型混凝土结构工程建造,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经权威机构查新检索和专家鉴定,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超大型混凝土结构由粗放式施工向绿色化精益建造发展。

 

图片 9.png

超大型结构混凝土输送性能评估

 

市政总院牵头完成的《基于数字技术的城市快速路系统构建创新技术平台研究及应用》项目,围绕12项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历经8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在快速路网规划、BIM正向设计、智慧建造、智慧运营、车路协同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研发适用于城市快速路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数字化平台,形成基于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城市快速路建设及运营管理成套技术。

 

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其中授权21项)、软件著作权28项;发表论文30篇,出版专著10部,编制标准规范10部,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快速路规划及动态评价技术、城市快速路BIM正向设计技术和智慧交通运行管理技术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已在嘉兴环线快速路、宁波春晓大桥、浦东机场T3航站楼快速集散系统、宁波机场快速路南延工程、嘉善世纪大道数字交通建设项目等工程得到全面应用,并推广至上海、浙江、江苏等国内上百项工程,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6.18亿,软件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收入1.13亿。

 

图片 10.png

SMEDI-CBIM智慧建造管理平台

 

基础集团参与完成的《复杂敏感环境条件下隧道穿越砂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围绕复杂敏感环境条件下隧道穿越砂层安全保障开展近十年的产学研协同攻关,研究成果为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精细防控提供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形成了复杂地层及环境条件下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评估技术。开发了复杂地层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精细物理模型试验技术,揭示了盾构隧道开挖面渐进失稳细宏观演化机理,提出了复杂地层及环境下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实用评估方法;研发了隧道穿越全过程地层扰动对临近设施影响评估技术。开发了盾构施工过程多重扰动临近设施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研发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盾构隧道施工扰动地层数值仿真技术,形成了盾构施工扰动地层诱发邻近既有设施影响的动态评估技术;研发了基于状态感知的隧道施工扰动变形分级精细防控技术等。

 

图片 11.png

细观数值模型建立与分析

 

市政总院参与完成的《特种铺面高性能沥青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完成的主要成果是建立了特殊区域高性能沥青铺装结构设计方法。项目创新成果包括:针对重交通道路、钢桥面、道路交叉口、公交车停靠站、长大纵坡等特殊区域受力复杂,常规设计方案适用性不足的问题,通过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应力应变特征分析和铺装层材料性能研究,提出了基于剪切和疲劳破坏为设计指标的耐久型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开发了路面结构设计软件,提出特种铺装典型结构组合,为高性能沥青混合料铺装提供了设计依据。

 

图片 12.png

特种铺装受力特征分析和加速加载试验验证

 

三等奖1个

基础集团牵头、研究总院参与完成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旋挖灌注桩施工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深厚岩层、砂卵石及软土等地层深大旋挖灌注桩施工成孔工效低、垂直度和成桩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揭示了深厚岩层旋挖钻破岩机理及受力特性,开展了多工况多尺度深厚岩层大直径成孔工艺试验,提出了两刀切和梅花形入岩成孔施工方法,形成深厚岩层大直径旋挖成孔高效施工技术;研制了变径筒式钻头装置,形成等径段垂直度和孔底扩孔施工控制技术;研制了适用于软黏土层、深厚砂层及卵石层的成孔护壁泥浆,研发了泥浆悬浮法清孔工艺,形成了复杂地质条件旋挖成孔孔壁稳定和孔底沉渣控制技术。

 

成果成功应用于深圳金地中心、招行全球总部、中金大厦和上海苏州河深隧、温州七都大桥等多个项目中,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图片 13.png

招商银行全球总部大厦基坑支护及桩基础工程